瘦金体由谁所创(中国瘦金体第一人)
瘦金体由谁所创
赵佶(1082年5月5日-1135年6月5日),宋朝第八位皇帝,宋神宗第十一子、宋哲宗之弟。先后被封为遂宁王、端王。哲宗于元符三年(1100年)正月病逝时无子,太后向氏于同月立赵佶为帝。第二年改年号为“建中靖国”。
秾芳诗帖是北宋赵佶(即宋徽宗)的书法作品,为其独创“瘦金体”的代表作,字体精廋劲健,潇洒有力,看着有种力量的美感。
宋徽宗赵佶擅长书法绘画,瘦金体是他在薛曜的书法基础上进行创造而成,是书法史上极具个性的一种书体,因其与晋楷唐楷等传统书体区别较大,个性极为强烈,故可称作是书法史上的一个独创。
笔锋切入纸面,笔尖向上,笔杆朝后倒,右行至末端,笔尖先向上,然后用力向左下下顿,出锋带钩或者回锋,顿点处要与起笔处平行。
瘦金体也叫瘦金书或瘦筋体,属于楷书的一种。瘦金体极具个性化,并且字体十分有代表性,与传统书体有着很大的区别。
中国瘦金体第一人
落笔时露锋下笔,切入直面,笔尖朝左,笔杆朝右。由左下向右上,用力挑出,利落如剑,与撇的位置和写法相对,运笔速度要快。
靖康元年(1126年),金国兵临城下,宋徽宗受李纲之言,匆匆禅让给太子赵桓,靖康二年(1127年)三月,与钦宗赵桓被金人掳去。金天会十三年(1135年)死于五国城,时年54岁,绍兴十二年(1142年)三月,棺椁被迎回南宋,葬于绍兴永佑陵。
瘦金体的撇书写时也是要干脆,像一片柳叶或者利剑。落笔时斜切纸面,笔尖向左,笔杆向右倒,向左下方用力撇出,笔画由粗至细,挺直尖利,干净利落,与水平面成45°角。
落笔时,先由左下向右上起笔,然后转锋向右下运笔,至底部时稍停笔蓄势,然后用力向右,弹出捺尾,收尾下部较平,但也有变化。
竖像仙鹤的腿,露锋下笔,斜切纸面,落笔的时候要干脆。笔尖朝左,向下顿笔。然后提笔顺势向下行,至末端处笔尖先向左上,然后向右下顿笔,向上回锋收笔或出锋带钩。
瘦金体鼻祖
唐朝的薛曜是瘦金体之祖,薛曜书学褚遂良,瘦硬有神,用笔细劲,结体疏朗,但较褚书险劲,更纤细,他对褚书不作亦步亦趋的模仿,而是加以发挥,有所创造,亦成习气,为褚书末流。薛曜的书法后被宋徽宗所习,最终创造出别具一格的“瘦金书”体。
消费者的购买动机分为*性购买动机和心理性购买动机,心理性购买动机又分为感性动机、理性动机和惠顾动机。()
瘦金体的出现对中国书法史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它体现了欧阳询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精湛的书法技艺,同时开创了以轻、美、薄为特征的书法新风格,对后世书法家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和启示,成为中国书法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