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圣节的由来和传说?(万圣节的简单来历故事)
万圣节的由来和传说?
两千多年前,欧洲将11月1日定为“天下圣徒之日”(AllHallowsDay)。“Hallow“这就是圣徒的意思。传说自公元500年以来,生活在爱尔兰、苏格兰等地区的凯尔特人中。(Celts)10月31日,这个节日向前移动了一天。
他们认为这一天是夏天正式结束的日子,也就是新年伊始,严酷的冬天开始的日子。当时,人们相信老朋友的亡灵会在这一天回到故居,在人身上寻找生物再生,这是人死后唯一能得到再生的希望。
每年的10月31日是“万圣节之夜”,这是西方国家的鬼节。人们相信死者的灵魂会回到家乡寻找生物,并希望重生。据说德鲁伊德有一个盛大的节日,他们认为死亡会在那天晚上聚集死者的灵魂,凶猛的鬼魂会受到惩罚。所以他们点燃篝火来监视凶猛的鬼魂。
人们害怕死者的灵魂会夺走生命,所以人们在这一天熄灭炉火和烛光,这样死者的灵魂就找不到人,把自己打扮成妖魔鬼怪,吓跑死者的灵魂。今后,他们将重新点燃火源和烛光,开始新年的生活。
那时的人们相信,故人的灵魂会在这一天回到故居地,在活人身上找寻生灵,借此再生。而活着的人则惧怕鬼魂,于是人们就在这一天熄掉炉火、烛光,让鬼魂无法找寻活人,又把自己打扮成妖魔鬼怪把这些鬼魂吓走。这也就是现在大部分西方人以古灵精怪的打扮来庆祝万圣节的由来。
万圣节的简单来历故事
相传在2000多年前,11月1日为“天下圣徒之日”,但自公元前500年,居住在爱尔兰、苏格兰等地的凯尔特人把这节日往前移了一天,即10月31日。因为凯尔特人认为该日是夏天正式结束的日子,也就是新年伊始,严酷的冬季开始的一天。
万圣节是西方国家的传统节日。节日之夜是一年中最“闹鬼”的一夜,所以也叫“鬼节”。那时人们相信,故人的亡魂会在这一天回到故居地在活人身上找寻生灵,借此再生,而且这是人在死后能获得再生的唯一希望。
随后,大约在公元9世纪,11月1日被定为万圣节,由于它与鬼节相差仅一天,后来人们就把他们合二为一。以后这一节日又流传到北美和其它一些地区。随着时间流逝,万圣节的意义逐渐起了变化,变得积极快乐起来,喜庆的意味成了主流。
在天主教的历法中,11月1日是“诸圣节”,目的是纪念所有已故的圣人,无论他们是否被正式宣布为圣人。这一日是一个庄严的宗教节日,致敬那些为信仰而牺牲、成为榜样的人。而万圣节前夜,即10月31日,被称为“万圣节前夜”,后来演变为现代的“Halloween”。
随着时间的推移,万圣节逐渐演变为商业化的娱乐活动。商家通过推出各种节日装饰、服装和糖果,将其打造成一个充满乐趣和刺激的节日。商业化的嬉戏使得万圣节成为人们期待的购物季,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淡化了,其原始的宗教和文化内涵。
万圣节的来历是什么
在古代的凯尔特文化中,11月1日是新年的开始,也是夏天正式结束的日子,冬天开始的象征。据传说,这一天是神秘的“萨曼”的节日,人们相信这一夜,恶灵会回到世间。为了躲避那些恶灵,人们会熄灭家中的炉火,穿上吓鬼的服装,模仿死者的样子,以驱走那些可怕的恶灵。这也是万圣节前夜成为恶作剧,以及穿着奇异服装的传统的由来。
万圣节作为一个融合了宗教、传统和现代文化的节日,拥有丰富的历史内涵和神秘的传说。从古老的宗教仪式到凯尔特文化的影响,再到现代社会的商业化和创意表达,万圣节一直在演变和发展。虽然商业化的娱乐元素,不可避免地改变了这一节日的性质,但人们依然通过创意、文化传承和跨文化庆祝,将万圣节的独特魅力传承下去。
万圣节的庆祝不再仅限于西方文化,它已经跨足到全球各地,成为一种跨文化的庆祝活动。在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等地,人们也开始采用万圣节的元素,举行各种活动,展示独特的庆祝方式。这使得万圣节成为一个连接不同文化、促进交流与理解的桥梁。
“不给糖就捣蛋”是万圣节最受欢迎的传统之一。这一传统起源于中世纪的欧洲,尤其是爱尔兰和苏格兰。传说中,穿着奇异服装的小孩们会逐家逐户地敲门,用“TrickorTreat”来威胁居民,意味着如果不给予糖果,就会发动捣蛋行为。这一传统背后有着深厚的文化渊源,人们相信,通过给予糖果,可以防止恶灵对家庭带来的不祥之事,同时也是一种祈求保护的方式。
然而,尽管商业化的影响,许多人仍在努力保留万圣节的原汁原味。创意与文化的交融在服装设计、装饰和庆祝活动中得以展现。人们通过精心设计的服装、各种主题的派对和社区庆祝活动,传承并发扬着古老的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