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非子的寓言故事(韩非子全文及译文)
韩非子的寓言故事
智子疑邻: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其邻人之父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译文:宋国有个富翁,因天下大雨,他的墙坍塌下来。他儿子说:“如果不赶紧修筑它,一定有盗贼进来。”隔壁的老人也这么说。可富人不听他们的话。这天晚上果然丢失了大量财物。这家人很赞赏儿子的聪明,却怀疑偷盗的是隔壁的老人。
自相矛盾: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译文:楚国有个卖矛又卖盾的人,他首先夸耀自己的盾,说:“任何东西都无法穿破它!”然后,他又夸耀自己的矛,说:“我的矛很锐利,任何东西都能被它穿破!”有的人问他:“如果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会怎么样?”楚国人张口结舌,回答不出来了。
世上不大可能共同存在牢不可破盾和没有无坚不摧的'矛,这个楚国人片面地夸大了矛与盾的作用,结果出现无法自圆其说的局面。比喻说话做事前后抵触,不能自圆其说。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事说话都应该经过大脑思考,不要夸过头,要不然就可能会喧宾夺主了。
虞庆是春秋时期有名的辩士,能言善道是出了名的,据说他能把黄河说得倒流,凋谢的花儿说得再盛开,如果他生活在现在的年代,估计会成为一名有大作为的律师。
郢人有遗燕相国书者1,夜书,火不明,因谓持烛者曰:“举烛。”云而过书“举烛”2,举烛,非书意也,燕相受书而说之3,曰:“举烛者,尚明也4,尚明也者,举贤而任之。”燕相白王,王大说5,国以治,治则治矣,非书意也。今世举学者多似此类。
韩非子全文及译文
公孙仪相鲁而嗜鱼,一国尽争买鱼而献之,公孙子不受。其*谏曰:“夫子嗜鱼而不受者,何也?”对曰:“夫唯嗜鱼,故不受也。夫即受鱼,必有下人之色;有下人之色,将枉于法;枉于法,则免于
五天以后,桓公浑身疼痛,赶忙派人去请扁鹊,扁鹊却早已经逃到秦国了。桓公不久就死掉了。良医治病,病在表皮时就及时医治。这是为了在刚显露苗头时及时处理。事情的祸福也有开端,所以圣人总是尽可能早地予以处理。
1束:《易・贲》:束帛戋戋(jiān)。子夏传:“五匹为束。”(匹,四丈也。―《说文》)。2益:多,富,富裕。是:很,非常。
店主也对这种情况感到奇怪,冥思苦想找不出原因,只好去向邻里中有学问的杨倩老人请教。杨倩老人问他:“您家店铺里的看门狗很凶吗?”店老板迷惑不解地说:“狗的确很凶,但如此好酒为什么卖不掉呢?”杨倩老人笑道:“人家怕你的恶狗呀!有的人叫自己的小孩怀里揣着钱,提着酒壶、抱起酒坛,上你家去打酒,而你的恶狗却冲着顾客龇牙咧嘴咬人,多可怕呀!你的'酒再好,还有多少人敢来买呢?所以,直到发酸也卖不出去。
有一次,这个乡人弄到一块未经雕琢的浑玉,心想拍马*的机会又来了,连忙捧着这块宝玉跑进官府,献给新上任的京城长官子罕。子罕执意不收。马*鬼胁肩谄笑说:“这块宝玉啊,只配给您这样德高望重的君子做器具,那些贪财爱贿的小人可不配用。您大人收下吧。”
与韩非子有关的典故
店主冥思苦想找不出原因,只好去向邻里中有学问的杨倩老人请教。杨倩老人问他:“您家店铺里的看门狗很凶吗?”店老板迷惑不解地说:“狗的确很凶,但如此好酒为什么卖不掉呢?”杨倩老人笑道:“人家怕你的恶狗呀!有的人叫自己的小孩拿着钱和容器到你家去打酒,而你的恶狗却冲着顾客狂吠咬人,多可怕呀!没人敢来,所以,你的酒直到发酸也卖不出去。
寓意:弄虚作假是经不住时间的考验,终究会露出马脚的,一个人如果像不会吹竽的南郭先生那样,没有真本事,只靠装样子吓喝人,在别人还不了解真相的时候,能够蒙混一阵子,但是总有真相大白的一天。
1酤(gū)酒:卖酒。2升:量酒的器具。为:酿造。3怪其故:对这种料想不到的事情感到奇怪。4问其所知:向有学问的人请教。闾(lǘ):邻里。5挈(qiè):用手提着。瓮:盛酒浆的坛。6迓(yà):《尔雅》:迓,迎也。即冲着。��(hé):咬。7明:帮助开导。8蔽胁:蒙蔽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