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愿德之贼也(宁取狂狷,不为乡愿)
乡愿德之贼也
17、换句话说就是:狂与狷尽管其人品修养所达到的境界还不够高,但毕竟流露的是真情感,出自真性格,仍然是值得肯定的。
15、”(《论语·子路》)那意思是说要是没机会结交那些具备中行品格的人做朋友,肯定会结交狂与狷这两种人了。
这种人外表忠诚谨慎,实际上一脑子坏思想,是个欺世盗名的家伙!《论语·阳货》记载了孔子这样一句话:“乡愿,德之贼也。
22、人们往往以个性来掩盖思想和情感上的弱点与错误,遂使像乡愿这样的“阉然媚世”者混迹于其中,令别人看不清其真面目。
宁取狂狷,不为乡愿
13、而当两者相矛盾的时候,孔子倾向于保持真性格、真情感;反对披上礼的外衣,装得很得体、很正确的模样,企图给人留下良好印象,以便容易达到自己那实际上是违背礼的自私的目的。
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公曰:“制,岩邑(yì)也,虢(guó)叔死焉。佗(tā)邑唯命。”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tài)叔。
作者:鲁迅《狂人日记》我一定要告诉你们:我向来总是认真的。然而人们都说我是疯子;从我还不懂什么事情的时候起,我就被叫做疯子。我虽疯了却还不免发问:“你们为什么不把我关在监牢里?”他们说:“因为你还没有做坏事。”但我还是要问:“那么,我为什么要生下来呢?”他们又说:“因为你要做出一些好事来的。”既然如此,我可以做了好事再被关起来吧!
乡愿的字面意思是乡里面那些忠厚谨慎的人,表面上看来没有贬义以及批评的意味。但是结合孔子的思想,我们可以知道,孔子很看重一个人的内在修养与外在言行举止的匹配,若一个人无法外在忠厚谨慎 , 可实际上不过是迎合世俗,那么其在道德上就处于孔子所批判的人,他就处在内外一致的君子的对立面。
乡愿的由来
孔子的“乡愿”指的是伪善者。乡愿就是指那些看上去一脸忠厚诚实,其实只会媚俗趋时,但其实毫无道德原则的人。
乡愿出自《论语·阳货》:子曰:“乡愿,德之贼也。”孔子把乡愿视作道德败坏的人 , 在孔子看来乡愿者是伪善者,虽然外表上拥有忠厚谨慎的样子,但其实内心毫无道德原则,只会媚俗趋时。孔子因此否定了被所有乡邻喜爱或是憎恶的人,认为真正的君子应该在这些人中为善人所喜,但为恶人所厌恶的人。
公元1127年,宋王朝靖康二年,从白山黑水迅速崛起的女真人攻占北宋首都汴京,并于四月一日,将宋徽宗、钦宗和赵氏皇族家眷以及大臣三千余人和掠夺的大量金银财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