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七雄是哪七国(七国顺口溜)
战国七雄是哪七国
战国七雄指的分别是齐国、楚国、燕国、韩国、赵国、魏国和秦国七国,战国时期天下分裂割据,而且也远不止只有这七个诸侯国,但是由于这七国的实力最强,彼此之间最能够互相抗衡,所以它们才被称为是战国七雄。
虽然最终是秦始皇横扫六合,统一了六国,但实际上秦国在战国七雄当中的实力还不算是最强的,当时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强劲的是楚国。楚国在七个国家当中,不论是资源还是国力上,都是佼佼者,不过楚国唯一的缺陷是统治者无能昏庸,最终强大的楚国也因为没有明君而一步步的没落,最终被秦国吞灭。
战国七雄指的是战国时期存在于中国历史上的七个实力最强的诸侯国。除了这七个诸侯国之外,还有像卫国、郑国、中山国等一些实力稍微弱小的国家,在弱肉强食的规则下,这些小国也只能依附于战国七雄,在七雄之争的夹缝中求生存。
由于郡县制的加强,以获取土地、财富、人口的国家不断开展兼并战争,促使这个从春秋时期开始便战争不断的土地逐渐走向新的时代。战国承春秋乱世,启帝秦发端,中续百家争鸣的文化潮流,这是中国思想、学术发展的黄金时期,史称“百家争鸣”。
七国顺口溜
除战国七雄外,还有越国、巴国、蜀国、宋国、中山国、鲁国等大国。小国尚有郑国、卫国、滕国、邹国、费国等,但其实力与影响力皆远远不及战国七雄,只能在强国的夹缝中生存,且最终均为七雄所灭。在这七雄之中,后期以秦国国力最强。除秦国以外,其余六国均在崤山以东,故称“山东六国”。
战国七雄,战国时期七个最强大的诸侯国的统称。经过春秋时期旷日持久的争霸战争,周王朝境内的诸侯国数量大大减少。诸侯国互相攻伐,战争不断。三家分晋后,赵国、魏国、韩国跻身强国之列,又有田氏代齐,战国七雄的格局正式形成,分别是秦国、楚国、齐国、燕国、赵国、魏国、韩国。
战国七雄是战国时期最强大的七个诸侯国的统称。经过春秋时期旷日持久的争霸战争,周朝诸侯国的数量大大减少。周王室名义上是天下共主,实际上已经灭绝。诸侯国互相攻击,战争不断。三族分晋后,赵、魏、韩国成为强国,正式形成了战国取代齐国、七雄的格局。
春秋以来,楚国强盛,与晋国争雄已久。但到了春秋后期,吴国因为内乱逐渐抢了风头。后来战国初期,经过改革,国力恢复。战国中前期,楚国是一个占据大好河山的大国,国力强大,是秦国的竞争对手。
战国七雄顺序记忆口诀
说起燕国,很多人会想到燕太子丹派荆轲刺秦的事。因为荆轲刺杀失败,秦王大怒,派兵攻打燕国,燕国后来在公元前222年被灭。
公元前225年,王贲率领60万大军攻打魏国,包围魏国大梁,改道黄河缺口灌溉。三个月后,大梁断裂,魏投降,魏死。
春秋时期的多次战争,大大减少了诸侯国的数量。战国时期最强大的七个诸侯国是齐、楚、燕、汉、赵、魏、秦,被称为“战国七雄”。
春秋时期的争霸兼并战争带来了各种灾难。但在争霸过程中,诸侯国数量逐渐减少,步伐加快,华夏族与其他民族交流频繁,促进了民族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