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星日与太阳日(如何理解恒星日和太阳日)
恒星日与太阳日
恒星日和太阳日的区别主要在于2点,分别是标准不同和时差不同。恒星日以无限远的恒星为基准,太阳日以太阳为基准。恒星日某地子午线与地球中心的时间间隔为23时56分4秒,而某地子午线与日地中心的时间间隔为24:00。
恒星日是基于恒星无限远的假设,所以地球本身在一天内的公转角度可以忽略不计,或者可以说公转忽略不计,所以恒星日是地球实际的自转周期。而太阳日则是以太阳为中心作为参照物,这是地球一天转动的角度,不可忽略。因此,从今天的正午到下一个正午,不仅需要一个自转周期,还需要一个额外的转角,所以太阳日比恒星日长。
恒星日以恒星为参照物,太阳日以太阳为参照物。由于太阳离地球比(遥远)恒星近,地球自转360°后(这时恒星上中天),还要再转一点儿角度(59′)才能到达到太阳上中天,所以太阳日比恒星日时间长一点(长3分56秒)。
恒星日是指子午线两次对向同一恒星的时间间隔,恒星日是以遥远的恒星为参考系,是地球自转360度的周期,为23小时56分4秒。简单地说,恒星日是地球自转周期。由于地球围绕太阳公转太阳日被抵消掉360°所以每年多出一个恒星日。于是平年有366个恒星日,365个太阳日。闰年有367个恒星日,有366个太阳日。
太阳日是以太阳为参考点所度量的地球自转的周期,即昼夜交替的周期,亦即一昼夜。太阳连续两次经过同一子午线的时间间隔,叫做一个太阳日,由于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在绕日公转,一个太阳日,地球要自转360°59需24小时。分真太阳日和平太阳日。
如何理解恒星日和太阳日
时间不同:恒星日是某地经线连续两次通过同一恒星与地心连线的时间间隔为23时56分4秒,而太阳日是某地经线连续两次与日地中心连线相交的时间间隔为24时。
恒星日:子午线两次对向同一恒星的时间间隔。恒星日是地球自转360度的周期,为23小时56分4秒。简单的说,恒星日是地球自转周期。
太阳日:即一昼夜。太阳连续两次经过同一子午线的时间间隔,叫做一个太阳日,由于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在绕日公转,一个太阳日,地球要自转需24小时。
恒星日:某地经线连续两次通过同一恒星与地心连线的时间间隔,为23时56分4秒。(自转周期);而太阳日:某地经线连续两次与日地中心连线相交的时间间隔,为24时(昼夜交替周期)。
因为太阳日有自转时间加公转时间,所以太阳日比恒星日长。恒星月是真正的月球公转周期,而朔望月受地球公自转影响。
什么叫太阳日
【划分太阳日和恒星日的标准是什么?恒星日是以任一颗恒星为参考系的可是当以太阳为参考系时为什么又有恒星日太阳日之分呢?划分两者的标准是什么?】
“恒星日是以任一颗恒星为参考系的”这样的说法是不准确的.应该是以一颗“远处”的恒星为参考系(比地球与太阳的距离远很多)来计算一天的时长.这样地球与恒星可看作相对静止,会比用地球和太阳作参考系精确一些.
恒星日是以任一颗恒星为参考系的可是当以太阳为参考系时为什么又有恒星日太阳日之分呢?划分两者的标准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