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荆请罪主人公(谁向谁负荆请罪)

豆子6个月前 (10-25)内容专栏195

负荆请罪主人公

廉颇和蔺相如都是赵国的肱骨之臣,不过廉颇因为看不惯蔺相如地位在自己之上而出言不逊,蔺相如从国家大局出发并不与他计较。后来廉颇也意识到了错误,就背着荆条去跟蔺相如赔不是。

及大臣们商量:要是把宝玉给了秦国,秦国的城邑恐怕不可能得到,白白地受骗;要是不给呢,就怕秦军马上来攻打。怎么解决没有确定,想找一个能派到秦国去回复的使者,没能找到。

负荆请罪主人公(谁向谁负荆请罪)

秦昭王大喜,把宝璧给妻妾和左右侍从传看,左右都高呼万岁。蔺相如看出秦昭王没有用城邑给赵国抵偿的意思,便走上前去说:“璧上有个小红斑,让我指给大王看。”

蔺相如和廉颇从此成了很要好的朋友。这两个人一文一武,同心协力为国家办事,秦国因此更不敢欺侮赵国了。这就是负荆请罪的故事了。“负荆请罪”也就成了一句成语,表示向别人道歉、承认错误的意思。

谁向谁负荆请罪

负荆请罪的主人公是谁?负荆请罪的主人公廉颇是赵国优秀的将领。赵惠文王十六年(前283),廉颇率领赵军征讨齐国,大败齐军,夺取了阳晋,被封为上卿,他以勇气闻名于诸侯各国。后来,廉颇居功自傲,不服蔺相如位居其上。在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后,廉颇亲自向蔺相如请罪,和蔺相如成了生死之交。

赵王这么看重蔺相如,可气坏了赵国的大将军廉颇。他想:我为赵国拚命打仗,功劳难道不如蔺相如吗?蔺相如光凭一张嘴,有什么了不起的本领,地位倒比我还高!他越想越不服气,怒气冲冲地说:“我要是碰着蔺相如,要当面给他点儿难堪,看他能把我怎么样!”

蔺相如的这番话,后来传到了廉颇的耳朵里。廉颇惭愧极了。他脱掉一只袖子,露着肩膀,背了一根荆条,直奔蔺相如家。蔺相如连忙出来迎接廉颇。廉颇对着蔺相如跪了下来,双手捧着荆条,请蔺相如鞭打自己。蔺相如把荆条扔在地上,急忙用双手扶起廉颇,给他穿好衣服,拉着他的手请他坐下。

廉颇(公元前327年-公元前243年),汉族,山西太原人。战国末期赵国的名将,与白起、王翦、李牧并称“战国四大名将”。他曾在对齐国、魏国的战争中取得胜利。

负荆请罪的主要内容

说:“对呀!我见了秦王都不怕,难道还怕廉将军吗?要知道,秦国现在不敢来打赵国,就是因为国内文官武将一条心。我们两人好比是两只老虎,两只老虎要是打起架来,不免有一只要受伤,甚至死掉,这就给秦国造成了进攻赵国的好机会。你们想想,国家的。事儿要紧,还是私人的面子要紧?”蔺相如手下的人听了这一番话,非常感动,以后看见廉颇手下的人,都小心谨慎,总是让着他们。

一个集体起内讧,容易让敌人有机可趁;惟有团结起来、同心协力对抗外敌。才会让敌人无机可乘。更重要的是知错能改,勇于承认错误。

廉颇的这些话传到了蔺相如耳朵里。蔺相如立刻吩咐他手下的人,叫他们以后碰着廉颇手下的人,千万要让着点儿,不要和他们争吵。他自己坐车出门,只要听说廉颇打前面来了,就叫马车夫把车子赶到小巷子里,等廉颇过去了再走。

前260年,秦赵之间围绕着争夺上*地区发生了战争。廉颇根据敌我形势,只守不攻,最后秦国使用离间计,赵王让赵括替廉颇,终于导致长平惨败,赵损兵四十五万。后来,赵王听信了*臣郭开的谗言,解除了廉颇的军职,再也没有被重用。这致使这位为赵国做出过重大贡献的一代名将,*不乐,最终死在楚国的寿春。

相关文章

乐不思蜀的主人公(退避三舍是谁的主人公)

乐不思蜀的主人公(退避三舍是谁的主人公)

乐不思蜀的主人公 乐不思蜀,汉语成语,拼音是lèbùsīshǔ,意思是很快乐,不思念蜀国。比喻在新环境中得到乐趣,不再想回到原来环境中去。,出自《三国志·蜀书·后主传》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问禅曰...

退避三舍的三舍有多远(退避三舍的主人公)

退避三舍的三舍有多远(退避三舍的主人公)

退避三舍的三舍有多远 “退避三舍”这个成语源于古代战争中的一个报恩故事。这个成语的意思是为了避免冲突而让步。”“舍”在古代是一个长度单位,一舍约相当于今天的30里。退避三舍就是退到90里之外。”《左传...

毛遂自荐的典故(毛遂自荐 的主人公是谁)

毛遂自荐的典故(毛遂自荐 的主人公是谁)

毛遂自荐的典故 凶猛的秦军兵临城下,赵国十分危急。赵王派赵胜去楚国求救,以敌秦军。赵胜把所有人都召集在一起,想挑选20个文武双全的人同去楚国。他挑了很久才挑选出19个,最后一个实在很难挑出来。这时,毛...

爱的教育主人公(是安利柯还是恩利科)

爱的教育主人公(是安利柯还是恩利科)

爱的教育主人公 者。他的许多作品,如《朋友们》、《在海洋上》,特别是描写少年生活的特写集《爱的教育》,以真挚、火热的心,反映了中下层*穷困的生活和淳厚、朴直、友爱的品德,同时他提倡谅解、博爱的*,以实...

乐不思蜀的主人公是(乐不思蜀说的是刘备还是刘禅)

乐不思蜀的主人公是(乐不思蜀说的是刘备还是刘禅)

乐不思蜀的主人公是 乐不思蜀,汉语成语,拼音是lèbùsīshǔ,意思是很快乐,不思念蜀国。比喻在新环境中得到乐趣,不再想回到原来环境中去。,出自《三国志·蜀书·后主传》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问禅...

发表评论

访客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