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识中的第八识(第八意识的境是啥境)

豆子17小时前精选百科104

八识中的第八识

阿黎耶识、阿剌耶识、阿梨耶识。略称赖耶、梨耶。旧译作无没识,新译作藏识。或作第八识、本识、宅识。无没识意谓执持诸法而不迷失心性;以其为诸法之根本,故亦称本识;以其为诸识作用之最强者,故亦称识主。此识为宇宙万有之本,含藏万有,使之存而不失,故称藏识。又因其能含藏生长万有之种子,故亦称种子识。

唯识宗以及佛教其他各派认为人们死后仍有生,并把人们从生到死,又从死到生的过程分为4段:初出胎(一说初入胎)的一刹那,名“生有”;既生之后,未死之前,称“本有”;临死的一刹那即弥留之际,谓“死有”;既死之后,未生之前,为“中有”(孤魂野鬼)。“中有”,也即人们既死之后,未生之前间隙中的第八识。所谓“去后、来先作主公”,即指此种情况。第八识近似灵魂的*实体。

八识中的第八识(第八意识的境是啥境)

唯识宗表示世界本原及诸种认识活动的佛教用语。所谓八识:第一眼识,实即视觉;第二耳识,实即听觉;第三鼻识,实即嗅觉;第四舌识,实即味觉;第五身识,实即触觉,此五识,通称“前五识”。第六意识,义近通常所说的心识。

由于女人的进入,佛教开始改变其特点,因为女人带来了爱。佛陀一旦离去,佛教的整个性质就改变了;它完全走向了反面。他走的完全是智慧之路,祷告没有意义。佛教中有八识,你知道佛教的第八识是什么吗?本期佛教文化为你解析。

第八意识的境是啥境

八识是佛家唯识宗创始人对人类心理活动抽象出来的一种理论上的认识。前五识眼、耳、鼻、舌、触就是指引起心理活动的感官,第六识就是在前五识的基础上产生的心理活动,故称之为意,第七识末那识,指的是由前六识与外在物质沟通所集聚的自我意识,第八识则是在前七识循环往复活动的基础上形成习气、习惯,这些习气习惯潜*心灵深处,不断地不觉察地影响人的生活与工作。

前五识,只能攀缘“了别”、色等外境,第六意识,则能缘虑内、外诸境。第七识,末那识,由它而有第六识,故第六识又是意“之”识;第七识在不停顿地起思虑作用,第六识的思虑作用则时有中断。第七识依第八识而有,第七识所“缘”的也是第八识,第八识既是第七识的“所依”,又是第七识的“所缘”。

唯识宗认为,第八识是轮回本源,“由一切种识,如是如是变,以展转力故,彼彼分别生”。由于第八识里储藏无数的各类“种子”,不断“成熟”,展转不断地变,宇宙间千差万别的各类现象,相应地分别而生起。“由此彼皆无,故一切唯识”。一切都唯识所变,表现出主观唯心主义世界观。第八识并不随人们肉体的死亡而消灭。

我说:数据需要经过处理器的处理才能变成各种画面。其中,数据只恒不审,处理器又恒又审,屏幕和扬声器审而不恒,画面声音不恒不审。所以,数据被称为第八识,处理器被称为第七识,屏幕扬声器是第六识,画面声音以及各种传感器是前五识。这些都是手机的一部分。

第八识与如来藏的区别

我告诉他:这个嘛,就说来话长了。起初,盘古开天地,数学一片混沌,女娲说,咱俩要识数,于是便有了手指头、绳子疙瘩、草棍、算盘、二进制、计算器、计算机、计算机语言、操作系统源代码、多媒体声光电

姜子牙拿着手机问我:天尊,你从人间邮购的这个手机,为什么会装着各种东西?看,里面有昆仑山,有少林寺,有宇宙飞船,还有少儿不宜,好神奇,这是怎么肥四!

姜子牙说:天尊,这怎么会是假的呢?里面这昆仑山,不就是咱们住的地方吗?一模一样啊!还有少林寺,我去过,就是这样的。宇宙飞船我没见过,但我相信这完全就是真实的。还有少儿不宜,你看那俩人!天尊,我怎么才能把他俩拽出来,或者,我咋进去?

又大乘义章叁末列八识。前六识如常。第七為阿陀那识Ādāna,译曰无解。以体是无明痴闇故也。是当於唯识之第七识。第八為阿梨耶识。合楞伽经之真识与唯识之阿赖耶识而為一识之名也。

标签: 八识意识

相关文章

什么是服务意识(服务意识的四个基本点)

什么是服务意识(服务意识的四个基本点)

什么是服务意识 服务意识要求我们具备解决问题与创新能力。在服务过程中,我们可能会遇到各种问题和挑战。一个具有服务意识的人员应该能够迅速地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法,并能够灵活地应对各种情况。同时,我们也应该具...

发表评论

访客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