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大意失荆州(刘备大意失荆州的故事)

豆子1年前 (2024-02-13)经验常识298

谁大意失荆州

大意失荆州,即三国时期,名将关羽失去荆州三郡(南郡、武陵、零陵)的典故。三国时期,诸葛亮派关羽镇守荆州。关羽出兵攻打曹操,孙权乘虚而袭荆州,导致荆州失陷。现比喻因疏忽大意而导致失败或造成损失。可用来劝诫他人不要“大意失荆州”;也可以用来为自己的失误作辩解,如:我这是“大意失荆州”啊。

谁大意失荆州(刘备大意失荆州的故事)

大意失荆州的主人公是关羽。公元220年,关羽失去荆州后,于麦城被吴军杀害,尽管关羽最后惨败身亡,却丝毫不影响他在国人心中的地位。关羽去世后,逐渐被神化,被民间尊为“关公”,历代帝王都会追赠封号,清朝时被奉为“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关圣大帝”,崇为“武圣”,与“文圣”孔子齐名。

大意失荆州的故事主要讲了:三国时期,刘备派关羽镇守荆州,关羽出兵攻打曹操,而孙权又趁机袭击荆州,导致荆州沦陷,这不能不说是关羽的一大失误,是足以致命的失误。荆州十分重要,它北据汉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占据天时地利,对蜀吴两方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而关羽的一时大意,不仅使他失了这样一块宝地,也给他自己提前铺了一条走向死亡的道路。

这一战“关羽”可不只是斩庞德、擒于禁,吞掉了曹魏数万援军而已;他还极力鼓动“许昌”以南的“梁郏”、“陆浑”等盗寇,让他们在曹魏内部起兵响应。结果“许都”周围乱成了一锅粥,使得曹魏自顾不暇,逼得曹操连”迁都“的念头都有了。关羽用兵可以说是将“天时、地理、人和”都考虑到了,其排兵布阵深谙兵法,又怎会是“贸然用兵”?

“关羽”乃是蜀汉元老大将,不仅自己身经百战,而且能在“荆州”独当一面;这时蜀汉“力求发展”的策略就算“关羽”想不到,诸葛亮也会及时告知;因此“关羽”更不可能狂妄到仅率三万之众就敢贸然进取“中原”。但这并不与《隆中对》冲突,不过是暂缓实施而已;“关羽”并非真心北伐,不过是在适当的时机打开局面而已。

刘备大意失荆州的故事

不管怎么说,“荆州”是当年诸葛亮《隆中对》之时定下的主要“出川”之地,而且刘备众人数十年来都是在按此策略一步步走;但“荆州”一失,纵然后世有诸葛亮“六出祁山”,姜维“九次北伐”,但蜀汉之兵再难出川。

且说“赤壁之战”后,刘备得“荆州”数郡之地,后又攻取川蜀,再得汉中;而且在建安二十四年,刘备又自立“汉中王”。此时的“蜀汉政权”达到了空前壮大,其实力也达到了鼎盛时期;当年诸葛亮《隆中对》早已谋划“以一上将将荆州之兵上宛洛”,因此“关羽”率先举起“北伐曹魏”的大旗,率荆州之兵直取曹仁镇守的“宛城”和“洛阳”。

再说“关羽”因轻视吕蒙,而致使后方空虚;这一点也是不正确的。当时“关羽”征伐曹魏,后方不敢说固若金汤,但兵力绝对充足。后方“江陵”和“公安”都是关羽多年经营,而且是经过诸葛亮亲自*出来的“坚城”,城内驻军多达数万,和“关羽”所率三万之众几乎相当,而且关羽未动之时,这两城从未出过差错。

诸葛亮《隆中对》在当时不过是案上策略,如何实施当然要看以后局势的发展;在当时曹操虽兵败“赤壁”,但元气未伤,根基未损,退守北方仍有足够的实力进行抵抗。再看“蜀汉”,刘备虽得川蜀,再得咽喉要地“汉中”,但毕竟时间不长,根基未稳;因此诸葛亮这才“七擒孟获”后按兵不动,全力治理国政,以此来达到巩固和积攒实力的目的;因此,这时候“蜀汉”是根本不可能贸然与“曹魏”进行决战的。

再看当时关羽所在的“荆州”地理位置,北有曹魏的“襄阳”和“樊城”阻挡;东、南两面也几乎被东吴包围,可以说“荆州”三面被困,“关羽”时刻面临着威胁。更糟糕的是,“荆州”相距川蜀太远,一旦发生战事,“益州”之兵很难及时救援关羽;因此“关羽”能坚守已是不易,此时最迫切的就是打开局面,以此来缓解“荆州”的压力。

大意失荆州的下一句是什么

这里就会有声音说,正是《隆中对》的错误才促使了“关羽”最终兵败身亡的结局;因为关羽虽拥兵自重,但远在“荆州”,而蜀汉主力却在“益州”。两路兵马相隔甚远,不仅不能互相策应,“关羽”的荆州之兵还成了一支“孤军”;别说没攻下“洛阳”,就算是进入曹魏腹地,关羽“孤军深入”也必定是一败涂地。其实这样的说法很有道理,如果《隆中对》或是“关羽”真的是这么想的话,诸葛亮“军事家”的帽子未免戴的太过轻松了。

在靡芳的配合下,孙权派吕蒙穿白衣趁着大雾,包围埋伏关羽,陆逊则吹捧关羽,卸下他的心防。当关羽再次包围曹仁时,发现自己的粮草不仅供应不上,甚至连后方都被东吴包围了。其实关羽也不是不能像曹仁那样守住等待援军,但城中的靡芳早已经背叛他,打开城门迎接东吴军队。失去荆州并非关羽大意,而是

按照刘备和诸葛亮的计划,关羽驻守在那,东吴至少是表面盟友,他可以有事没事跟曹军打一下,慢慢地侵蚀曹魏的地盘。但他们万万没想到的是,七月的汉水暴涨,于禁率领的援军直接被淹没投降,大将庞德被关羽斩杀。关羽军队占据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二话不说,直接把曹魏的大将曹仁,围困在樊城。原本荆州各郡,曹魏所占最多,东吴和蜀汉其次,但关羽这一动作,就把三者的平衡状态打破。

相关文章

长津湖水门桥战役简介(水门桥故事简述)

长津湖水门桥战役简介(水门桥故事简述)

长津湖水门桥战役简介 炸裂!最火00后票房超百亿无悬念,春节档光速冲破14亿!《长津湖》又一力作强势登顶,背后有这些A股公司 #2023金像奖提名名单#最佳剪接、最佳美术指导、最佳服装造型设计、最佳...

褚时健的励志故事简短(褚时健女儿为何自尽的原因)

褚时健的励志故事简短(褚时健女儿为何自尽的原因)

褚时健的励志故事简短 王石先生用一句话概括褚时健的一生:衡量一个人成功的标准,不是看这个人站在顶峰的时候,而是看这个人从顶峰上跌到低谷时候的反弹”。 当他再一次出现大家的视野的时候,他已经悄然转身,...

三长两短是什么意思(三长两短的来历故事)

三长两短是什么意思(三长两短的来历故事)

三长两短是什么意思 此外,对于*、组织和个人而言,也需要权衡“三长两短”的因素,以确保制定的政策和决策能够真正符合长期的利益,而不仅仅是眼前的短暂好处。同时,也需要避免陷入“三长两短”的陷阱,即过分追...

精卫填海是什么故事(精卫填海寓意)

精卫填海是什么故事(精卫填海寓意)

精卫填海是什么故事 好了,这就是精卫填海的故事。这是我国古代神话中最有名也是最感人的故事之一。的确,小小的精卫与浩瀚无边的大海抗争,似乎有些不自量力,但是,在他的身上所体现的坚强毅力和不畏艰难的*同样...

史记里的故事(史记经典故事20个)

史记里的故事(史记经典故事20个)

史记里的故事 听说郦食其不费一兵一卒便为刘邦得到了齐国的七十多座城池,非常不满,立即出动大军攻打已经准备投降的齐国。齐国君臣大怒,田横以为刘邦不讲信义,欺骗了自己,便烹杀了郦食其。兵败于韩信后,田横率...

囊萤映雪的意思(囊萤夜读的故事和含义)

囊萤映雪的意思(囊萤夜读的故事和含义)

囊萤映雪的意思 晋代车胤从小就好学不倦,因家贫没钱买灯油供他晚上读书,在夏夜他见室外飞舞着萤火虫,就用白纱布袋把捉来的萤火虫吊在书本上方,借着微弱的光线进行读书。同朝的孙康因为家贫,雪夜里借着窗外映来...

发表评论

访客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