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是无情却有情的上一句(恰似无情却有情前一句)
道是无情却有情的上一句
《诗境浅说续编》:空江风雪中,远望则鸟飞不到,近观则四无人踪,而独有扁舟渔父,一竿在手,悠然于严风盛雪间。其天怀之淡定,风趣之静峭,子厚以短歌为之写照,志和《渔父词》所未道之境也。
《唐诗选脉会通评林》:周珽曰:以落句转合,有抑扬,有开阖,此格唐诗中亦不多得。郑云叟《招友人游春》一首,实得此诗落句之髓而广之者。敖英发云:前三句序曲江胜游之景,落句恨舍人不得同之也。
《诗辩坻》:胡明瑞举唐五言绝句凡十六首云:佳者大半于此。余观权德舆《玉台体》二首,语意佻浅;至王建《新嫁娘》、施肩吾《*同》,摹事太入情,便落卑格。
余首,名篇甚多。评者谓其“无体不备,蔚为大家”。“乐府小章,优于大篇”。“七言尤工”。“绝句尤工”。又谓其“始以议论入诗,下开杜紫微一派”。“《竹枝》始于刘梦得,后人仿为之者,总无能掩出其上也”。刘禹锡“为诗用僻事,须有来处”之主张,为宋代江西诗派所信服,所撰之若干作品,已开江西诗派风气。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尔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情也有情。”予尝舟行苕溪,夜闻舟人唱吴歌,歌中有此后两句,馀皆杂以俚语。岂非梦得之歌,自巴渝流传至此乎?
恰似无情却有情前一句
《唐人绝句精华》:此二诗说尽农民遭剥削之苦,与剥削阶级不知稼穑艰难之事,而王士镇(《唐人万旨绝句选》)乃不入选,但以肤廓为空灵、以缥渺为神韵,宜人多有不满之论。
“天街小雨润如酥”此韩诗也。荆公早年悟其机轴,平生绝句实得于此。虽殊欠骨力,而流丽闲婉,自成一家,宜乎足以名世。其后学荆公而不至者为“四灵”,又其后卑浅者落“江湖”,风斯下矣。
之实践,如《秦中吟》、《新乐府》组诗等均为讽谕诗之名篇,尤以《新乐府》五十首为最,不仅主题鲜明,措辞尖锐,且整体构架精巧缜密,体现叙事与议论之统一,突破“怨而不怒”之传统,描写人物形象细腻生动,确系诗歌领域一大创新。
“大露太尽”,语言朴直,而其艺术特点乃“用语流便”,平易近人,章法变化多端,每能以俗为雅,以故为新,“用常得奇”
刘禹锡云:“遥望洞庭山水翠,折银盘里一青螺。”山谷点化之,则云:“可惜不当湖水面,银山堆里看青山。”
看似无情却有情,情至深处不自知
《诗境浅说续编》:四序迭更,一岁之常例,惟乍逢秋至,其容则天高日晶,其气则山川寂寥。别有一种感人意味,况天涯孤客,入耳先惊,能无惆怅?苏颋之《汾上惊秋》,韦应物之《淮南闻雁》,皆同此感也。
《诗境浅说续编》:诗言已作家书,而长言不尽,临发重开,极言其怀乡之切。作书者殷勤如是,宜得书者抵万金矣。凡咏寄书者,多本于性情,唐人诗,如
《唐诗选脉会通评林》:徐用吾曰:浅易中有思致。何仲德为富艳体。周珽曰:色衰宠弛,情之常也。红颜未老而恩先断,非有夺爱在中,即为谗妒使然也。闻歌而泪尽,梦不成而坐到明,一腔幽思,谁得知之?怀才未试,贬黜旋及,何以异此!
《唐诗选脉会通评林》:吴山民曰:由仁爱中写出,精透可怜,安得与风月语同看?知稼穑之艰难,必不忍以荒淫尽民膏脂矣。今之高卧水殿风亭,犹苦炎燠者,设身
“勋业频看镜,行*倚楼”有句意俱含蓄者,如《九日》诗曰:“明年此会知谁健,更把茱萸子细看”又白乐天云:“泪满罗巾梦未成”